【呆神】双非建环专业跨考11408上岸上交计专经验贴
别的不说了,我先给呆爷磕一个:原文地址
92宁有种乎?双非跨考为什么不能考计算机top?
我去年的数学成绩仅为80分上下,校线都没过,今年的数学成绩为136,已经被上交计专拟录取。
报考时被营销号引流的 "340 分点击就送",我几乎是被骗到报这个学校的,我之前从未和朋友提及过上交,仅仅是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可能考得上,可我就是上了。当拟录取名单上出现我的名字时,我狠狠甩了自己一巴掌 —— 那清脆的声响,比任何美梦都真实。
倘若人类诸多美德之中,还有一种熠熠生辉、永不黯淡,那必是勇气。绝不要让他人来界定你能否做成一件事,梦想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旦选定,就死死咬定,永不言弃。同时,时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自身,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方向。无论前方荆棘丛生,还是风雨交加,都要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每分每秒,都要清醒且笃定,明白自己究竟在为何而拼搏。
王立群老师于《百家讲坛》中,曾讲过一番话,令我感触至深。他说,人这一辈子,真正能透彻理解你的人,少之又少。世人多是功利的,目光只聚焦在最终的结果之上,过程中的艰辛、汗水与挣扎,鲜有人问津。哪怕是那些平日里极为欣赏你的人,也常因世事纷扰、各自奔波,无意间忽略你的存在与努力。既如此,就别再抱怨,默默咽下委屈,把精力都倾注在向着目标前行的道路上。
言归正传,这是一篇经验贴。我并不是学习天赋很强的人,我今年的分数提升绝大部分来源于备考方案和学习习惯的调整。
我将在这里介绍一些我的数学学习经验,希望对各位研友有所帮助。
个人背景:¶
我毕业于江苏一所双非院校,所学专业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它旧称暖通空调,隶属土木类二级学科。虽说如今该专业在传统能源领域也有涉足,但我的本科经历实在乏善可陈。毕业设计选了给排水系统方向,可大学几年学业表现糟糕,绩点在全班几乎吊车尾,大概率排在倒数第 5 至 10 名。不少挂过科的同学,绩点都高于我。回顾大学时光,我在学术竞赛与奖项方面毫无建树,完完全全交了白卷。大学四年,课余时间基本耗费在打游戏与健身上面,对学业投入甚少。尤其在计算机专业的 408 四门核心学科上,我几乎一无所知,知识储备近乎为零。唯一和专业知识沾边的,就是期末 C++ 考试前,匆匆翻看了几天黑马程序员的课程资料,勉强应付考试。高等数学上下两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也仅仅考了 60 多分,低空飘过及格线 。
考研经历:¶
我是20级的本科生,我刚开始考的时候并没有很强的执念,想要跨考开始时也没有出于兴趣爱好或者钱,我的立体思维非常之差,而我本专业又属于土木大类和能源大类的结合,逃不开图纸这一关,因此萌生了跨考的想法,我对物理类的学科比较感兴趣,但是躺在床上刷b站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不考一次11408不知道自己的平凡。我对此不屑一顾(年少无知是这样的),觉得考研就得考个难的,因此开始跨考11408,一站选择的是上海某9,在努力学习了9个月后校线都没过,蜷缩在宿舍里像条蛆,我记得很清楚,在出分那天我在网吧看了一晚上的秀神那句,失败总是贯穿人生,这就是人生。亲人老师朋友都劝我调剂,我在了解了一些调剂情况后,随后宿舍打了三整天的lol,在反复思索后,决定再考一次。于24年的五月中正式开始了二战,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刻,在上交电院拟录取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初试成绩:¶
本人的成绩很微妙,英语低到接近斩杀线,数一分数为136,408分数为115,总分并不是高分,下面是我的考研分数。
我仅有数学和408的分数还说的过去,408我远不如我的一位朋友,我在他的帮助下今年408进步极大,因此决定408的学习经验由他来介绍。
数学备考经历:¶
理解大纲:¶
其实数学考试这么多年以来的本质内容几乎没有变化,考研数学最重要的永远是基础定义,基础题型和计算能力,同学们不要去追求考研大纲之外的题目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会对你的最后结果有多么大的帮助,更不要去试图背诵很多考研遇到的二级结论,要在证明后学会去运用。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重要在于精做,我一站主要失败原因就在于做的太多而不去复盘,看课和做题之间要平衡,基础阶段看课能省去很多弯路,但是在强化阶段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做题,在后期也可以使用小切片帮助理解。
各位不需要在老师中反复挑选,经过市场检验的老师都是很不错的老师,他们可能各具特点,但是都非常有水平,请各位不要为了特立独行去寻找一些b站的低分up,哪怕看切片也尽量去找140+的高分学长。
自我备考过程(仅包含今年):¶
我在暑假的学习时长接近14个小时,9-11月的学习时长大约在10h左右,后期基本上实在是学不动了在6-8小时左右。各位不必过分追求时长,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动态调整即可,我也经常去网吧通宵一晚上打游戏。
我今年先重新过了一遍李范全书的高数和线代,然后用李林概率论辅导讲义快速复习了一遍概率论,总共花了一个月,然后开始做1000题,只做了强化篇,大概花了一个月,其中很多错题是张宇风的语文题,所以并没有心情重刷(但是1000题总的来说质量是很高的),在大概7月初开始刷900,900题绝对是市面上的最好的习题册没有之一,题风正,思维量和计算量并存,缺点是难度太大,我不建议除了数学竞赛有所成绩的任何一站考生去刷900全册,一站考生可以在强化阶段结束后,在小红书上尝试一些李艳芳老师自己的精选题。
言归正传,在9月中旬我做完了900,后面开始刷87-09年的真题汇总,各位同学不要小看这几年的真题,其实考研的套路就是老题新出,把老题的思路缝合一个现在的题型然后再加大两倍计算量给你。
在10月开始从21超越卷开始写,第一张超越卷分数仅为113分,当时非常灰心,感觉在高压训练下还是没有任何长进,不过在大概写了15张卷子后均分基本稳定在了135,在做到24超越卷时均分可以达到140左右,后面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己整理知识点,反复看讲义,熟悉基础知识点,做卷子,做错题之中度过。
10-24真题套卷我会在周末当放松刷掉,一站的同学绝对不要因为真题分数虚高而觉得自己实力很强,因为真题大部分都是你在平时做过的题目,真题的质量奇高无比,越是多做就愈发明白考研命题人的水平之高,命题语言简洁,创新不突兀,令人拍案叫绝,简直是艺术品,在这里我建议各位在最后的时间段回归真题,再多的模拟卷加起来也不如真题质量的十分之一。
考数学的前一天我非常紧张,我没有复习数学,那天晚上一直在看408,当时心里一直想着三站应该是考不下去了,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早上7点钟醒了,我买了一碗热干面扒拉两口就吃不下去了,又点了一份蛋酒喝完,感觉精神状态特别好,和考研的朋友报备一下,坐在考场非常紧张,发试卷的时候突然很想笑,总感觉莫名的开心,可能正是这一次非常乐观,我考场的发挥非常完美,我没有计算错误,错的全是不会的,其实考研就是这样,你基础分和中档题全部拿满,就已经能拿到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了,对于老师设置的选拔难题,我除了尽全力骗分什么都没干。。。。(躺赢狗实锤了)
具体时间规划:¶
(其实数学没有很明显的基础和强化阶段之分,强化和基础有相当大内容上的重叠,所以各位不必焦虑基础阶段的学习是否牢固,也不必焦虑进度,每天保证进度上的迭代就足够了,一章的推进用三天到五天来学习都是很正常的。每天只对于数学的时间最好保证在五个小时左右甚至往上,不必担心内容遗忘,三本书的数一,你不忘你是那个。考研数学也不是修仙升级,基础不牢只会影响你的强化进度,但不会影响你的整体复习程度,一定要在发现自己基础不扎实的时候补回去啊!看一些视频切片就足够了)
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希望各位能对一些秒杀法有所警觉,正确分辨什么是能学的秒杀法,什么是几乎没用还会加重学习负担的方法,例如微分算子,卷积公式(不学),推荐表格法、点火公式。伽马函数、雅克比行列式(可学可不学)。
在这里着重排雷一些没用的东西:比如牛顿插值法、亚当夏娃公式、贝塔分布、以及线代部分背诵大量的二级结论
基础阶段(3-6月)实际越早越好,我这里只以我建议的数一ddl作为时间线:¶
1.高数基础:
我认为基础阶段的任务仅仅是对整体内容有一个框架上的理解,应该熟练的能够计算极限、微分和积分,以及导数定义、拐点定义这类简单定义的做题。我反复强调了基础知识点的重要性,但是对基础定义的深层理解不是基础阶段该做的事情,不求甚解也可,囫囵吞枣也罢,这时间大部分是以看课和做基础题目来渡过的,尽管我是这样的措辞,但我还是希望各位能用心去学,哪怕是考研当中比较简单的计算,例如三个重要极限,对我也是初见杀了。
张宇30讲是一本基础和强化掺杂的学科,学习这本书的同学不用对进度有所压力,其实在我身边看30讲和我答疑的经历来看,考研你只看30讲水平也是很不错的,在这里我非常推荐以张宇30讲作为你的基础阶段讲义,但是如果跟武老的同学,不要因为好像张宇30讲进度比你快就焦虑,每位老师有属于自己的节奏,请学习武老高数的同学无条件相信。
各位请对积分那里三角函数、区间再现、倒代换、多项式积分的题目有针对性的总结,这种题目非常多并且是考研考察计算的重点,积分计算绝对是考研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一定要过关。
很多高分学长认为可以在基础阶段不对级数和曲面曲线积分、证明进行学习,我认为只要你决定考数一而不考虑跳去数二,哪怕在基础阶段哪怕看一遍基础定义、过一遍基础题型也是有帮助的,开始学习证明的时候基本上相当于是在背模板,除了25年其他年份的证明题难度并不大,请各位不要抱着放弃证明的想法去备考,在考研过程中最难的那道题往往不会是证明。
在这里我级数部分推荐方浩老师,级数总的来说分为计算和定义题,定义题中的思维和数列极限具有不少的相似处,非常吃同学们的积累,可以在基础阶段忽略,计算分为配方法和(先积再导、先导后积),方浩老师着重讲解了配方法,讲解非常好,看完之后我对级数计算题,只有收敛域忘写这种错误。他对求收敛域讲解了考试常用的定义法,哪怕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使用定义法,各位还是要对其他审敛法和求收敛域方法熟练掌握,前年大纲新加了积分审敛法,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考。傅里叶级数在考研里面说到底是纯计算题目,奇偶沿途后使用分布积分来计算,是非常板子的题目,各位一定要熟悉,这已经是现在考研中的热门考点。
曲面曲线我推荐李艳芳老师,李艳芳老师的特点就是讲的特别特别细,又一题多解,这一特点只要看过李艳芳老师真题讲解的都明白,其实斯托克斯是非常板子的一类题目,希望如果有和我几何理解能力一样很差的同学一定要多做题,曲面曲线多做题可以做到完全不知道图形长什么样子把题目解出来。25的那道题非常创新,我仅用高中知识骗了一半分,各位可以在之后针对这类题再展开学习,但根据考研趋势我认为26的曲面曲线依旧是板子计算题,如果学习负担较重的同学请按我说的着重复习往年题型。
希望各位同学在基础阶段不要压力过大,如果在做880、1000基础篇时错误率很高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我做660当时正确率大概也只有60 o(╥﹏╥)o。
2.线代基础:
线性代数是一门整体框架非常强的学科,非常吃理解,不满秩这一个结论就可以通过接近10个结论推到,许多习题册经常会在第一章行列式中用到特征值的方式来求解,所以各位请在线代基础阶段不要刷太多题目,也不必纠结过多,线代在框架上只有6章,请在自己能力范畴内多做一些计算题,力求熟悉各种计算题,比如计算特征向量、计算行列式、求线性方程组的解、求逆矩阵。
在第三四章希望各位能理解向量组和矩阵的区别,同时数一同学注重解空间的定义,这已经是考研线代最新的命题方向。
我着重说明一下线代需要学习的证明题,哪怕这些几乎不会在目前的考试中遇到,但线代证明往往以选择形式出现在考场,线代仅仅需要学习线性无关的证明,解题大致分为定义法和满秩这两种。
最开始学习线代的同学对于第五第六章请多计算,不用理解线性变换和正交变换的实际意义。
3.概率论基础:
近几年概率论对于基础的要求提高,我不推荐各位像之前的经验贴所说直接进入概率论强化。有朋友给我推荐过余丙森,也有基础非常好的人说过他讲的太简单,那我认为余丙森的课程是非常适合基础阶段学习的,概率论主要重难点是第二三章的概率计算和第五六章的数字特征计算、并且希望大家在初见第七第八章的一堆公式后不要产生心理负担,这些都可以用四个特殊分布公式来进行推导。
强化阶段(6-10月):¶
再次强调,我所写的时间线仅仅是我认为的数一ddl,目前考研的难度在逐步提高,请各位尽早复习,战线太长不利于复习纯纯害人言语,当然大一、大二的同学赶紧去享受人生,别来掺和考研的事情。
(在这里我不建议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张宇的线代九讲和概率论九讲进行学习)
1.高数强化:
高数强化需要对绝大部分的基础题型做到熟练的解决,要对常考的定义板块反复理解,例如洛必达的使用条件、多元微分的连续,可微、可导和导函数连续的关系,反常积分怎么确定收敛还是发散,数列极限的证明,这一类问题都是基础的定义问题。
第二章的微分部分是考研数学的重头戏,综合了非常多的知识点,证明题尽可能多练,证明并不是考研最难攻克的地方,我推荐夜雨的中值定理部分,需要学习的擦纲方法只有k值法和柯西不等式积分形式,严重避雷牛顿插值法,还有某个b站网红的中值定理,不多做介绍。
我着重推荐武忠祥老师的高数强化部分,对于数一部分可能有所不完美,可以通过我上面所说的李艳芳老师的曲面曲线和方浩的级数部分来进行查漏补缺。我认为张宇关于几何曲面的总结过于冗长,很多图形并不是考察的重点,过度学习只会加重负担,大家可以去看武佬的这一总结,仅仅是看过武老师的视频切片我都感觉受益匪浅。武佬的每日一题关于定义类的题目质量非常好,反正提到武忠祥就是好,可能讲课的方式有点催眠?
25热度最大的一定是张宇18讲,我先说结论,我赞成使用张宇18讲进行强化学习,请各位在学习张宇的书籍尽可能的自学进行内容上的删减,很多内容不会对你的考试结果有正面影响,甚至可能加重考研负担。在这里我恳求基础好的同学听我一句,再临近考试的阶段一定要把目光收回到考研题风上,不要对偏难怪有过多的研究,论水平我远不如一路上遇到的竞赛佬,但分数不如我的不在少数。
习题册可以880和1000任选一本,我认为880和1000难度差距并不大,区别只是在题风上的,学有余力的同学都可以都去做一做,但是最多两本就够了,精做大于多做,一定要对习题册进行复盘,我所说的复盘不单单指的是做错题,一定要对不熟悉的章节进行反复的学习和针对的题量。
2.线代强化:
线代强化非常强调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连续,我希望各位能学着去推到大纲里面常用的二级结论,范德蒙行列式,爪型行列式(我这里只说了行列式是因为我只记得这个了/(ㄒoㄒ)/~~),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为啥一定线性无关等诸如此类的证明。行列式中还有一个递推行列式的知识点,我认为这个是行列式中可能被忽视的知识点。第二章目前的难点可以应该在分块矩阵上,可以用设立未知数求解分块矩阵的逆矩阵公式,广义矩阵变化请各位可以通过初等变换去理解,而不是背诵公式。请各位理解秩的定义,考研中线代的空间方面重点仅仅是解空间的表示,其余不需要太多了理解,诸多理解可以从线性方程组上面展开。同解问题(已经在25考察),正交性质,正定性质都是我认为容易被忽略的考点。
我推荐李范全书的线代部分,里面大量的结论推导过程详细,且都是常用结论,缺点是其中证明量过大,我建议各位可以在阅读后进行仔细思考理解本质,对于线性无关之外的证明不需要上心。我前后一年半的复习时间里面李范全书的线代部分反复做了不下6遍,可以说这是带我完成蜕变的一本教辅,缺点是空间部分题型太少。
我看一些杨威精选题和没咋了和姜晓千老师的视频切片,他们的质量也是不错的,各位放心去跟。
关于线代部分的习题册我不推荐880,880题型过老难度不高并且题目较少,数二同学我认为可以使用,数二的线代部分相较于数一考察力度要稍微简单一些,数二更注重高数上面的细致定义题。我推荐写1000和900,1000的问题还是题风诡异偏离真题方向,但对于我们来说多做没有坏处,900线代是非常好的,缺点是难度大且证明篇幅不小,参杂着非常多我认为未来线代可能的创新部分。
开始复习线代的同学会感受到线代非常抽象,这是一门在考研中非常吃证明理解而又不怎么考察证明,考研一些空间理解但是对空间本质几乎不涉及的学科。整体性很强,请不要有负担,真题中线代的考察难度并不高。
3.概率论强化:
概率论有且仅有真题是好题,关于教辅请不需要挑选过多,因为教辅上的例题基本上都是往年真题。这一部分我不推荐李范全书,超纲内容很多。概率论的题型非常死板(除了25),请对概率论有所瓶颈的同学去整理概率论的题型,我相信这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我推荐方浩概率论强化,方浩的概率论部分选用的题型极具代表性,但我不建议你去学习卷积公式这一种方法,我希望各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哪怕再麻烦也要多用基础定义去解题,概率论中多数题目本质上就是定义式展开的二重积分计算,其中采用了一些概率分布的数学期望或者方差来加速计算过程,伽马函数可学可不学,你几乎可以用正态分布的期望方差形式加换元解决一切。
习题册我推荐真题、880和1000,方浩课程中的例题质量也非常高。
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如果各位同学有学习负担可以在准备开套卷后再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并不是考研概率论的重点。第五章中只有切里雪夫不等式是考试中经常考察的点,而大数定理说白了就是正态化,请各位理解而不是背诵。
冲刺阶段以套卷为主,可以参考下面的试卷推荐¶
请各位在冲刺阶段一定要反复的查漏补缺自己遗忘的知识点,遗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经历了强化阶段的高难度学习,我相信基础知识点的补足对你而言所花时间很少,做试卷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出自己未理解透彻的版块,不用过度在意试卷的量,做过试卷的量除了可以用来装逼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冲刺请各位去整理各类定义题,不要有畏难情绪,在数一考试中的定义题往往难度较低,级数和数列的定义题都可以通过举反例的积累做到突破。
推荐习题册、讲义和试卷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排名不分前后,因为我真的基本都看过用过,我也只会推荐我用过的)
高数讲义:¶
1.30讲:全书类型的一本讲义,说是基础教材其实并不基础,知识点非常详细。但是内容过于冗杂,对于考研并不会重点考察的知识点分析的内容大,极大的加重了考生负担,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建议各位准备一本全书类型的讲义,在后期复盘和查漏补缺中非常重要。
2.李范全书高数:基础定义和题型总结的非常到位,但是题型过老,大多数题目都不是现在考研考察的方向,高数板块难度较低,但是知识点又非常细,不适合基础阶段复习,非常适合用来复盘知识点。
3.高等数学辅导讲义:武忠祥老师的强化辅导讲义,质量非常非常非常高,我可以说是数二最好的教辅没有之一,关于几何体旋转部分讲解各位可以去看看,非常醒脑,缺点是数一部分的剖析并没有很亮眼。
4.张宇18讲:张宇18讲去年的强化风波争议很大,我个人非常讨厌张宇这种教学形式,因为他并不会对考生有多大帮助,反而会助长很大一部分人的浮躁心,超纲知识对于考研是真的用处不大。但是总的来说,我使用过24和25版的18讲,我认为抛开超纲内容不谈,张宇18讲的质量是非常高的,缺点是二级结论太多,排版太琐碎,加重了很多没用的负担,大部分人是无法辨别这些的,学习本书最好要去看一些up主的精选。
高数习题册:¶
1.660(基础阶段用):660的问题老生常谈了,线代和概率论的难度太低了,高数中许多题目是强化阶段的难度,又带着入门阶段的题目,对基础阶段的同学很不友好,对于强化阶段又过于简单,660上的概念题质量很高,值得一做,当然如果选择了1800的同学可以不做660,我没有做过1800,所以并不多评价,但据我朋友问我1800题目的感觉,1800并没有很差,可能是难度不高导致风评不好。
2.严选题:质量非常高,但是建议只做前三章,后面的题目难度不高,答案上面的方法也相对单一。
3.880:非常契合真题的一本教辅,是长久以来考生的选择,但是线代和概率论的题量不够多,题目的创新也不适合现在线代的创新度,高数部分很多题型老又难,尤其证明,但是总的来说质量非常好。
4.1000:张宇1000总的来说是我认为最适合数一备考的一本习题册,题目略有创新,线代和概率论上面也有题量和难度的上的突破,缺点是题风非常怪异,和真题偏离很大,很多错误的题我甚至没有心情看错题,就感觉很无聊。
5.900高数:市面上最好的习题册,没有之一,缺点是某些部分有所超纲,比如级数和二重积分部分的证明,我认为真的没有必要学,同时也掺杂着一些其他偏离考试风向的题,但是很少。
线代讲义:¶
线代是一门吃理解的学科,我希望各位同学在基础过完后能看一点线代在线性方程组方面和空间方面的理解,比如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的在空间中的定义
1.李范全书线代部分:我个人认为市面上线代最好的讲义,基础定义和题型非常全,各种方法让人对线代理解很深刻,缺点是许多线代证明题并不是考试要求,正定证明尤其明显,还有第二章的矩阵证明也不是现在考试的重头戏,而且缺少空间理解,希望学习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去补一些解空间的题目。
我并没有看过线代课程,我只是反复看过李范全书线代部分,但据我了解,姜晓千、余丙森、杨威、没咋了的线代部分都是很不错的,各位放心冲。
线代习题册:¶
1.880、1000(这两本不在赘述,和上面的优缺点大致相同)
2.900线代部分:900的线代部分是没有缺陷的,如果有就是难,我记得在二次型章节有非常多类似24年线代填空的这类看似超纲题,900题的线代部分是无敌的,哪怕只做精选题也会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概率论讲义:¶
概率论在考研的范畴内很像一门对定义有理解的纯计算学科,当然今年那道级数题除外,在大部分年份他都是一门只要你有基础定义和计算能力就可以满分的学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忽视。因为概率论是非常容易超纲的一门学科,所以其实市面上关于概率论的题只有真题是好题,质量比较高的那几本讲义中的例题大部分是真题,所以关于概率论不用选择太多,在这里只是阐明我用的是哪本。
1.李林概率论辅导讲义:例题基本都是真题,希望各位能做熟,因为概率论总体难度不高,所以我不在叙述过多。
概率论习题:¶
1.87-25历年真题:概率论只有真题是好题,希望各位一定要吃透真题,重视基础定义和计算,绝对不要多学网上的一些秒杀方法和取名很新奇的公式。
2.880、1000(优缺点相同)
900的概率论基本是往年的真题究极计算量加大版,我认为做这些题并没有很大价值,做900所花的时间过多,我认为不做也可,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当然可以做,900的概率论没有超纲题。
复盘类的习题:¶
1.108和超越135:108的难度不太高,我感觉其实没有必要做,135的质量很高,对于后期难度又不高,每年又是12月份才出,各位同学可以在强化阶段结束后买去年的超越135来进行冲刺和强化之间的过渡。
2.87-09年真题选集:早年真题哪怕难度并不高,也是质量非常之高的习题册,希望各位务必重视。真题完全是考研的巅峰之作。我推荐李艳芳老师的真题选集,价格低到我认为是盗版,并且讲解的细致程度甚至让我有的时候会觉得不耐烦,这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
试卷推荐:¶
线代和概率论的题量相比于高数是少的,所以我们需要做大量的试卷来对线代和概率论进行拟合,在这里我不对真题进行介绍,希望各位不要藏着掖着真题,早点开始做10-25的真题套卷,真题的质量奇高无比,是全国最顶尖的一批人出的试卷,抛开难度变化不谈,真题质量之高令人不禁感叹教研组老师的实力之强。
1.超越卷:超越基本是所有试卷里面质量最高的,具有一些创新和计算量的提升,也是我认为模拟均分和最后结果最接近的试卷,21年以后的质量明显上升,可以一直做到25年,25年的试卷我还在吐槽超越卷不是简单题就是偏难题,结果到了考场发现和真题题风一样。
2.李林8+4:24李林直接跌落神坛了,李林的卷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质量是不差的,23李八是非常好的卷子,可以作为各位开模拟卷的第一张试卷,25年李林在数二部分大大加强了计算量,也是好的征兆,但是数一好像变化不大
3.李艳芳三套卷:难度非常大,题目质量很高,推荐从22年开始做,很适合用来做抗压训练,建议限时三小时做完。有些题目用力够猛,请各位不必在意李艳芳的分数。
4.李永乐6套卷:题目难度不大,整体偏简单,其中证明有很大程度的竞赛风格,不推荐过多研究。
5.余丙森10套卷:24余丙森卷的质量不错,25和24很多重复题目,概率论的创新恰到好处,我认为是符合真题规律的创新,整体题目略带新意,又不会太基础,难度介于李林和超越之间,是我认为最适合考研宝宝体质的试卷。
6.24张八和25张四:质量非常高,整体略带线代和概率论上的创新。但是部分题目仍存在张宇风格的问题。
试卷避雷(个人主观情绪较重):¶
25张八(毁坏考研人数据库的试卷,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24数一李林(难度低)
考研碎碎念:¶
2025 年 3 月 28 日,我站在人生的分界线上回望,那些裹挟着质疑的声音仍在耳畔回响。去年今日,我蜷缩在宿舍的角落,任自我怀疑如同潮汐般日夜侵蚀着神经。镜中那个形容枯槁的青年,与记忆里昂首阔步的少年判若云泥。
家人的话语像淬了冰的针。如范进中举中一般:那些中举的老爷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似你这般……。声音混着灶台上蒸腾的热气,在春日里竟透出刺骨寒意。最疼我的奶奶总在饭桌上絮叨:"考个本地学校多好,偏要去上海。" 她浑浊的眼睛映着窗外的菜田,仿佛那才是我该有的归途。
朋友们小心翼翼的劝慰更像温柔的钝器。他们说 "努力就好" 时,眼神总会飘向我堆满习题的书桌,那里躺着与我本科院校天差地别的目标院校招生简章,我明白他们的善意和言外之意。
辅导员最后一次约谈时,她细数着往届二战生的数据曲线,她列举着那些折戟沉沙的案例,当我起身告辞时,她突然按住我的肩膀:"你知道吗?努力过就会存在痕迹。" 这句话像一粒火种,在我死寂的胸腔里悄然复燃。
新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我知道那些质疑从未消散,就像黄浦江的浪永远拍打着岸堤。总有一个声音提醒着我:当所有人都在说 "不可能" 时,总有人要做第一个写下 "可能" 的疯子。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这里非常感谢动物园的各位,寻玉、大虾、andy、太子、极坐标、揽胜对我一路上的帮助,但凡有一丝结果都是运气使然,我真的是竭尽全力,但是我并不是高分,确实是天赋至此了。我时常回想起晚上做数学题做到整个人红温,红完了开始学408。然后背会单词休息一会,然后接着红温。
我时常感叹天下英雄真如过江之鲫,我没有什么天赋,能取得一些改变,全靠一腔热血和运气使然,我时常思考如果是他人会不会做的更好,我必须更努力才能到达他人的起点,希望我能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向前。
如果有同学能因为我的一些话重拾年少的梦想,如果有备考的同学能从我的数学规划里面少一些焦虑,少走一些弯路,那真的是对我最大的慰藉,希望各位同学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多的帮助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天赋是上天给的,而不是你努力的来的结果,不要因此看不起他人。
其实人生在世,是不需要别人意见的,不经历过不会明白的。
考研交流群¶
最后,如果有额外想要问的,欢迎加入动物园考研交流群,群号:1040850973,我们可以回答数一、数二、数三和408的相关问题,群内有上岸北大、上交、复旦、西交、哈工等名校的高分学长
原文编辑于 2025-03-31 23:17・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