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122天小记
今天是 2026 年的 10 月 5 日,距离我决定准备考研已经过去了四个月。
番茄时长
正好趁着国庆假期,简单来写写这 100 多天我有什么收获,对学习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吧。
一共四个月,第一个月几乎是在学 408 中的计租和 OS。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学,结果考的一坨,这个月相当于浪费掉了。
从暑假开始买了章鱼 30 讲,陆续学了有近 3 个月。现在学到第十六讲——无穷级数。
从最开始的盲目的学,到现在逐渐有了自己的节奏、相比之前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说,一个暑假的学习让我掌控了自己的节奏,迭代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洽的学习方案。
当然,我没有盲目地创造,我将心理学原理和前人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并结合我自己个人的特性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工作流。
就学习内容而言没有什么好说的,几乎两个月都是在学同样的资料:30 讲+1000 题。
前期刚开始学习 30 讲是我是目无章法的,几乎是乱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刚开始根本不懂得复习、不懂得梳理,不会画思维导图,每学完一讲就是单纯地把知识点摘抄一遍理解一遍,仅此而已。
到后期(后两个月)通过心理学书籍了解到了很多学习方法,并且我研究了很多大佬的经验贴。很多佬使用的学习方法是完美契合心理学原理的,这证明了心理学是对的,采用符合脑科学的认知方法论是能够带来效率的。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一些认知心理学读物:
- 《认知天性》🌟🌟🌟英文版:《Make It Stick》
- 《学习之道》🌟🌟🌟
- 可补充《番茄工作法》🌟
我在学习软件上的迭代:
- 番茄 Todo 🌟🌟🌟
- GoodNote/Notability/自由笔记 🌟
- MarginNote 4 🌟🌟🌟 (完全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结构化思维原理,有助于大脑对知识点的组块搭建)
后期我逐渐迭代出来的对于自己而言较为高效的方法(按时间顺序从上往下):
- 学习一讲内容
- 每看完一个小点知识点
- 可以用铅笔画些“迷你思维导图”,这一步是贯彻“结构化思维”
- 随心所欲地用铅笔在任何地方用自己的画复述或概括知识点
- 合上书,用“主动回忆法”去概括和回忆刚才看的知识点
- 每一个例题先自己独立思考,动笔尝试再研究解析
- 若例题只有看完解析才能懂,应在看懂解析后合上书自己再独立做一遍
- 每看完一个小点知识点
- 画思维导图梳理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组织知识点的结构
- 通过主动回忆,把思维导图“背下来”
- 重新拿一张白纸不借助任何资料能把思维导图和所有知识结点画出来
- 做 1000 题
- 独立做一遍
- 批改+反思
- 应当用费曼学习法过一遍答案,并将所有错误的地方用笔在解析上写出自己的反思,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为什么错了以及应该怎么去纠正(一定要写出来,输出比输入重要的多)。
- 这一遍完全地把所有错误的地方过一遍并深刻反思每一个错误的细节。
- 订正
- 合上答案把每一道错题独立再做一遍。
- 如果某一道题目仍然不会就用一个新的记号标记出来,在订正完所有题目后回到上一步反思这些仍然不会的题目。
上述我的学习方法中贯彻了以下的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 主动回忆法
- 费曼学习法
- 结构化思维原理
- 输出 \(>\) 输入原理
- 本质上仍然是记忆的原理
- 记忆是一个提取地越多越好提取的物品
- 输出就是在提取,提取就是在记忆
- 搭建组块原理
- 同一道题目至少要做两遍
- 最好隔一天再做一遍、晚上睡前看一遍
在考研初期其实我就解决了专注力的问题。
最开始我的专注力很差,直到我看了一本叫做《图解番茄工作法》的书。完全让我明白了我为什么不专注以及我该怎么样才能专注。
于是我便一直开始采用番茄工作法,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为了使用番茄工作法,我下载了番茄 Todo 这个软件。可以说我一开始就没想过用番茄 Todo 来学的更久,我从来就很容易学的很久,但用番茄 Todo 法可以让我专注于工作的那“20 分钟的番茄”。实际使用下来,依然可以每天学到 9 小时及以上,并且因为使用 25 分钟作为一个时间的测量单位,你能很容易地了解自己干什么事情需要多久,只需要查看你今天对此花费了几个🍅就好了。
番茄工作法还能让你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你不会因为忘我地投入学习而忘记放松,因为每 25 分钟你就必须起来放松一下。放松不仅仅是字面上那么简单,其中也有很多门道。实际上,大脑的神经重放原理,你的大脑在休息时仍然会在后台自动整理和组块刚才学的知识点,并后台内化他们,而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坚持不要动脑子,好好地放空五分钟。
使用番茄 Todo 这个软件,有很多益处:
- 代办集功能极其强大
- 完美契合番茄工作法的核心理念
- 时间统计功能很稳
代办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可以穷举你每天所有可能要做的事情,这样你就不用消耗意志力来决策自己需要做什么了。你只需要在你的代办集中挑选一项即可。并且,由于你通过代办集把数学这个大项目打碎成了一个个小的任务,你就能掌控自己做每一项任务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决定下一次计划的制定,比如我的一个数学代办集:
数学代办集
你可以在三天内单独拆分出来看看最近自己做题花了多久、看书花了多久、整理知识点花了多久、背公式花了多久。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现背/复习数学公式每天只需要画 15 分钟不到!基本上就是你走去食堂再走回来的路上就能完成的事情。
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几乎是在最后五讲开始才有了这些学习方法,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学习之道》这本书的点拨。
陆陆续续看过好几本心理学的书,《考试脑科学》(一般)、《学习的逻辑》(一般)、《学习之道》(这本正在看,900 页有点多😭,推荐),我发现其中 80% 的内涵都是一样的。大道至简,最后很多相似的理念都汇聚到了一起。
当然,这些心理学知识是我在开始考研之后才开始自学的。我终于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相见恨晚,如果我早一点了解到他们或许能帮助我节省不少宝贵的时间。
心理学更多的意义是能让我们用更高的效率,更加本质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习,用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事情,学无限的知识。并且心理学可以让你用更加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比如,我通过理解人的工作记忆只有 7 个组块左右,告诉我自己在打草稿的时候不要过分占用自己的工作记忆,也不要相信自己的工作记忆,应该尽量将一些上下文标记出来!我个人通过一些最佳实践,解决了很多之前会犯的计算错误。一口气记不住很多东西,你不是真的“笨”,你只是有点天真!
凌晨 1 点有感而发开始写这篇文章,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完已经是 1:15,仅以此文纪念我拼搏的 122 日考研时光。
好像忘记写关于我使用 Anki 来利用间隔记忆法背数学公式这件事情了,这里补上,然后睡觉😴。